XX 项目 I 标段围堰导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设单孔 B×H=2000×2000 节制闸一座(桩号 X 处),及 4孔旧闸改造一座(桩号 X 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 S6,垫层为 C10。由于新建节制闸及旧闸位置都处于湖边设置,施工前需先进行围堰并将围堰内水排出,待围堰内水排出后进行基坑开挖。二、围堰方案选择 根据现场实测实量得知目前水深 0.6~1.0 米左右,淤泥深1.2~1.5 米左右,根据现场情况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围堰拟采用人工编织袋装土分层叠加堆码(高 2.5~3.2 米、顶面宽 3 米、底宽 8.9~9.4 米),堰内外边坡为 1:1,外侧设彩条布防渗,外侧设木桩护坡脚,内侧设钢板桩支护,并导流排水,导流排水面宽 10m(经现场观测符合当前湖水流量要求),待节制闸及旧闸改造施工完毕后再将围堰拆除(人工机械配合将堰体从湖内捞出并弃运),围堰长度约为 210 米,堰体体积约为 5000M3,需占湖面面积约为 1800M2,工期预计 90 天。 施工流程:测量放线→设护脚木桩→人工堆码袋装粘土→铺设彩条布→钢板桩支护及填充堰体内侧与钢板桩之间至顶面→淤泥清除 1、测量放线:施工前建立测量控制点及施工标志,确定堰体轴线,以控制施工方向及堰体砌筑范围。施工中随时测量堰体砌筑断面尺寸及高程,以确保堰体断面准确。2、设护坡木桩:由于围堰堰底淤泥较深,为防止堰体滑移,因此计划在堰体两侧坡脚处设护脚木桩。木桩长 6 米,直径 20CM,间距 50CM。由于木桩入土较浅,拟用人工将木桩打入淤泥层中。3、人工堆码装袋粘土:由于施工现场都是垃圾及杂填土,围堰所需粘土采用外购黄土,粘土由卡车运至现场后即组织人工装袋,装填量为编织袋容量的 2/1~3/2,袋口用细麻或铁丝缝合。砌筑时将土袋平放,上下左右互相错缝堆码整齐,水中的土袋用带钩的木杆钩送到位,层层堆码,逐层加高至顶面标高。4、铺设彩条布:堰体形成后,迎水面设彩条布做挡水用,并抛掷土袋压脚,确保堰体不渗水。5、钢板桩支护:堰体内侧坡脚处打一排 6 米长间隔 10CM 的刚板桩,实测实量淤泥深 1.2~1.5m,水深 0.6~1m,实际钢板桩入土深度 5m,并用土袋填充堰体育钢板桩之间部分,起到防止围堰滑移的作用以确保堰体的稳定性。施工方法先将水抽干,然后清淤泥,整理一条能走挖掘机便道,然后打钢板桩。6、围堰尺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7、淤泥清除:在围堰完成后用人工挖井字沟排水、沥水,一周后开始用人工配合机械清除淤泥,淤泥上车运离施工现场。堰体断面图木桩钢板桩待钢板桩打好后填充土袋土袋填筑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围堰,坡度 1:1,顶部高于流水面 50cm,保证草袋堆叠整齐、密实,遇到渗水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并处理,作业人员在水下进行作业时,应穿戴胶鞋、安全帽。严禁抽水时,在基槽内作业,以防触电事故。机械在清淤过程中,需保持安全距离不小于 10 米,清淤时要保持平稳作业,先用斗对淤泥深度进行检查,不得盲目进入淤泥内,防止机械深陷。基槽边和堰体附近应设置防护措施,防止坠落伤害和溺水。三、围堰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对应的应急措施可能存在的集中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原因分析:由于填筑土料的质量存在问题,由于填筑的防渗土料的粘度计抗渗指标未达到要求,未能起到很好的防渗效果,可能大面积渗水现象。 围堰与左右两岸岸坡的相接处产生较大渗漏。处理措施:第一种情况的处理措施:选用符合质量的土料,继续在原铺设防渗粘土上填筑,减小渗漏。第二种情况的处理措施:主要原因在于岸坡上渣土未清除干净,或粘土与边坡未能较好的结合,一种处理方式是对岸坡渣土进行进一步处理,并填筑防渗粘土,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增长岸坡的粘土铺盖长度,延长渗径。或以上两种方式同时使用。如果在渗漏不能得到很好处理,流量过大的情况下,需在围堰下游增设一截水槽,增加排水设配的投入,加大排水量,对渗漏水进行强排,保证基坑在干处进行混凝土作业施工。汛期围堰在设计洪水冲刷下可能发生集中渗漏、局部坍塌等险情,为保证围堰安全进行,需对上述险情进行应急处理。当围堰发生集中渗漏情况,首先在围堰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