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序号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1 建议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 全 管 理 导 则 》 ( SL 721-2015)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 721-2015)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原则,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修改和优化。此次调整不仅确保了方案的符合性,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充分考虑了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力求使方案更加贴合实际。2补 充 与 本 项 目 有 关 的 编 制 依据,如《堤防工程施工规范》《堤防工 程施工规范》等。P2 以补充本项目所有相关的规范依据均得到全面考虑并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完善本项目的施工方案。3 根据工程实际,复核施工进度计划及横道图。P10 已完善施工进度计划及横道图4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 年版),本专项施工方案滑模安装采用卷扬机作为牵引,应补充卷扬机设置安全可靠的地锚 等措施。P24 已经对现场滑膜牵引卷扬机的地锚措施进行了完善的固定方式调整,具体调整为采用螺栓锚固法进行固定。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卷扬机地锚的稳定性,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进行。通过对地锚措施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符合我们对于安全生产的高标准要求。5建议根据《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32-2014)复核滑模的自重和配重计算及牵引力计算公式的选取,根据堤防工程布置复 核滑模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报告中函数计算存在矛盾)。P21 已完成滑模的自重和配重计算的复核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P23 对滑膜牵引力的计算进行了复核,并对其中不准确的数值进行了修正,确保参数设置的合理性。6建议补充滑模拆除施工方案及措施。P28 已完善滑模拆除工艺 p29 拆除人员配备与拆除工艺流程7根据滑模实际施工,补充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的投入。P38 已完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对所需的人员和设备进行了充分的投入和配置。8建议复核方案中各项参数指标,前后内容保持一致。如:施工技术要求中提出“每次浇灌的厚度不宜大于 200mm”(P7);2.5.3 中“每浇筑一层(25~30cm)砼提升滑模一次”(P24)。建议按照《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13-2019)中混凝土面板施工每层浇筑宜为 30cm。P7 根 据 《 滑 动 模 板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 GB/T 50113-2019)中规定已修改每次浇灌的厚度不宜大于 300mm9建议对卷扬机及配重进行埋设安装,埋深不小于 20cm。P24 已完善对现场滑膜牵引卷扬机的地锚措施进行了完善的固定方式调整,具体调整为采用螺栓锚固法进行固定。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卷扬机地锚的稳定性,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进行。通过对地锚措施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符合我们对于安全生产的高标准要求。10补充混凝土浇筑工艺,应从中间相两侧进行浇筑,控制振捣频次, 防止滑模上浮以及侧模变形;P36 已完善混凝土浇筑工艺对方案进行全面优化11建议加强对滑模系统的维护保养,重点检查钢绳、吊环和配重;P43 已完善机械设备运行管理安全措施及维护保养12滑模操作平台设置的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应与滑模系统相对独立P47 已完善滑模操作平台安全措施 安全技术交底13建议补充混凝土塌落度控制指标(可根据运距、运输器具、天气等 综合因数现场试验确定)P34 优化滑模施工的流程 p34 混凝土浇筑14基本同意方案编制所采用的规程规范,建议补充《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P1 已补充水工混凝土相关规范纳入我们的方案编制规程规范体系中,并确保其得到充分的遵循和应用,也将继续关注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标准变化,及时更新和补充我们的规程规范体系。15建议补充施工物资、设备准备统计表。P48 以完善施工物资、设备准备统计表16补充施工组织保障机构设置。P37 以完善施工组织保障机构17补充施工作业人员配置。P38 以完善施工人员投入施工作业人员配置18补充施工质量技术交底、检查、验收等质量保障措施。P35 完善施工技术交底19补充施工安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