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1. 概述11.1. 工程概况11.2. 编制依据21.3. 坝体填筑料主要工程量及技术要求22. 施工布置42.1. 施工道路的布置42.2. 施工用水、电布置52.3. 主坝上游基坑排水布置53. 坝体填筑施工63.1. 坝体填筑原则63.2. 大坝填筑施工工艺及坝面划分原则83.3. 坝料开采加工与平衡93.4. 坝料运输123.5. 基础面清理及验收133.6. 过渡(反滤料)填筑133.7. 全强风化料填筑143.8. 排水料填筑163.9. 特殊部位结合面处理163.10. 干砌石护坡的施工183.11. 沥青心墙施工194. 雨季施工194.1. 雨季施工措施194.2. 其它控制措施204.3. 雨期坝面排水措施215. 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215.1. 安全保证措施215.2.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保证措施235.3. 坝体填筑过程质量保证措施245.4. 总体质量保证措施275.5. 各类坝料填筑检查项目及取样次数、控制标准和碾压机械技术性能285.6. 坝体质量控制关键点296.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306.1. 施工进度计划306.2. 施工强度分析306.3. 工期保证措施327. 资源配置347.1. 管理人员配置347.2. 劳动力安排347.3. 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358. 安全文明生产及环境保护措施358.1. 料场358.2. 坝料运输368.3. 坝料填筑379. 强制性条文3721.概述1.1.工程概况水库地处,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和溢洪道。主、副坝均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主坝顶高程 m,最大坝高 30.0m;主坝右岸设自溢竖井式溢洪道,结合导流洞改造而成。上水库正常蓄水位 m,死水位 m,调节库容 m3,死库容万 m3,总库容 m3。坝顶宽度 8.0m。坝顶上游设防浪墙,下游设 L 型挡墙。大坝上游坝坡为1:30;下游坝坡为 1:2.7,高程 555.00m 处设一马道,马道宽度为 4m。沥青混凝土心墙位于大坝上游侧,心墙中心桩号坝 0+002.200m,为厚 0.5m 的等厚心墙。当沥青混凝土心墙部位坝基全风化层厚度大于 5m 时,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连接;对于主坝右岸全强风化较薄部位,采用混凝土基座连接,基础开挖至弱风化基岩。沥青混凝土心墙采用底部端头加厚平接方式,接触面设沥青马蹄脂及一道铜止水。坝体填筑料分区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干砌块石护坡、碎石垫层、上游全强风化料区、上游过渡区、沥青混凝土心墙、下游过渡区、下游全强风化料区和下游坝面草皮护坡,心墙上下游过渡层水平宽度均为 2.0m。另外下游坝基清坡后设 0.5m 厚的中砂反滤层,反滤层与全强风化料间设 2.0m 厚碎石层,1作为下游坝体排水体。上游护坡区:上游边坡设一级坡,坡比为 1∶3.0,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干砌块石层厚 0.5m,石料粒径 30cm~50cm;其底部为级配碎石垫层兼反滤层,厚度 0.5m,石料粒径为 0.5cm~8cm。护坡所需石料均从石料场取料,为新鲜花岗岩,其中碎石料由人工扎制而成。1.2.编制依据1 、坝体填筑要求:《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2 、设计图纸;3 、《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条款》;4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5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363-2006)。1.3.坝体填筑料主要工程量及技术要求1、坝体填筑主要工程量见下表坝体填筑主要工程量序号 部位坝料名称单位方量备注1上水库沥青混凝土m3厚 50cm2坝体全强风化料m3中粒径花岗岩全、强风化料,块石最大粒径小于300mm3过渡料级配碎石料m3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过渡料、粒径小于 80mm 的级配碎石4下游坝基垫层料级配碎石料m3下游坝基排水垫层料、粒径小于 40mm 的级配 碎石5级配中砂反滤料m3下游坝基反滤层、粒径小于 5mm 的级配中砂6上游坝坡垫层料级配碎石料m3上游坝坡护坡垫层料、粒径为 5~80mm 的级配 碎石7上游坝坡干砌石m3石料粒径均值30cm~50cm 新鲜花岗岩22、填坝料施工质量控制要求1)、上、下游全强风化料区:全强风化料采用上水库进出水口、溢洪道、库岸防护、备用料场等建筑物开挖土石料。全风化料碾压后强度指标要求干容重不小于 1.68t/m3,强风化料碾压后强度指标要求干容重不小于1.91t/m3。设计上、下游全强风化区填筑料级配见下表强风化花岗岩填筑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