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要点,工程技术部与质安部职责解析
于工程建设期间,质量得以有效控制,此为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进度能够有效控制,这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点;投资实现有效控制,同样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并且,现场签证得以及时处理,这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之一;技术问题得以及时处理,更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
现场签证与技术处理
现场签证工作,对工程投资以及进度有着直接影响,负责人员要求每天巡查工地,记录实际发生的施工情况,要是发现设计和现场存在不符的情况,又或者遇到突发的技术问题,应当在24小时之内形成书面报告用以说明变更理由以及预估影响,就好比在2023年的某个高速公路项目当中,是因为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现场工程师及时提出了路基加固变更建议,这才避免了后期出现返工 。
对于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要构建起快速响应的机制,工程师需要跟设计方、施工方联合起来,一同进行勘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可行的方案,在华东地区某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过程当中,管线冲突这一问题在48小时之内借助技术会议得以解决,让工期没有受到影响,所有变更的建议都必须附上详细的数据,上报给指挥部进行审批之后再去执行。
质量检验与整改督促
各个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要严格依照施工验收规范来开展,检验人员得运用专用工具,像混凝土强度回弹仪、钢筋扫描仪这类,依据GB50204 - 2015标准针对于每个分部工程实施实测实貌,在某市政桥梁工程里,对于墩柱垂直度偏差超出3‰的部位马上进行标记,限定3天期限予以整改。
必须将不合格工序记录在案,采用影像资料与文字报告两种记录方式。质检员要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向项目经理提交专项报告,明确整改要求以及时限。比如说某地下管廊项目针对于防水层破损问题,借助每日跟踪督促,最终达成100%整改合格。
材料供应与进度匹配
材料部门要建立此动态供料模型,是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提前7天去这般编制采购清单啦,于深圳某具有高度显著特点的超高层建筑这类项目当中,将那个具备一定创新性的BIM材料管理系统予以应用起来嘞,达成使之钢结构构件进场误差有效管控在±2小时范围之内的成效啰,对于特殊材料而言,应当用心去建立应急储备哟,打个比方说,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这个特定阶段的时候呀,额外地储备5%的水泥用来应对那些突然出现的需求呐。
材料验收,严格执行“三检制”,也就是到场检,还有抽样检,并且使用前检。2022年,在某体育馆建设过程当中,对进场钢筋实施批号追溯管理,退回3批不符合GB/T1499.2标准的螺纹钢,从源头保障质量。
施工组织与过程控制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结合工程特点来进行编制,重点要考虑季节因素以及场地限制,像北方的项目必须包含冬季施工方案,要明确在-15℃条件下混凝土的保温措施,某冬奥场馆在施工组织过程中详细规划了雪道专业设备的进场路线,从而节省了工期15天。
在过程控制里面,要严格去执行技术交底制度,运用像三维动画交底这类直观的方式,对于关键工序比如预应力张拉、大跨度钢结构吊装等,要实行旁站监督,以此来确保每一道工序能符合JGJ81 - 2002规范要求。
技术管理与质量体系
项目专属质量控制体系由技术负责人主导建立,此体系涵盖材料检测、工序验收、档案管理等9个模块,在某核电站建设里,运用数字化质量监控平台,2000多个检测点的数据被实时上传,技术巡查会定期组织,每月至少开展2次全面检查,发现的问题会被分类定级处理。
旨在覆盖所有班组的技术交底,采用的是“理论 + 实操”这种考核方式。某隧道工程借助VR技术来模拟掘进作业进行交底,如此一来能让工人精准掌握超前支护要点,可以把超挖控制在5cm之内。
安全保障与工期协调
构筑起“项目经理,安全总监和班组安全员”这样的三级责任体系,利用每日晨会去通报那些安全隐患,于某化工装置开展安装工作时,推行高风险作业票制度,全年总计签发特种作业许可单1256张,达成零事故。
进行工期协调时,要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动态调整施工顺序,杭州某地铁站项目借助BIM4D模拟,对28个专业交叉作业顺序作了优化,主体结构提前22天完成,雨季施工需备足防水物资,现场要常备不少于2000㎡的防雨篷布。
各位从事工程领域工作的同行们,当您所负责的项目里,出现技术方案跟现场实施相互冲突的情况时,一般会采用哪些具备创新性的方法来保证质量以及进度双双达到标准呢?欢迎各位分享自身的实战经验,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作用的话请进行点赞给予支持!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上传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及版权归属均由上传网友负责,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与传播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