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签字123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doc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doc_第1页
1/9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doc_第2页
2/9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doc_第3页
3/9
1 总 则1.0.1 为规范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村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1.0.3 村镇供水工程应分类进行建设和管理。村镇供水工程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按供水规模可分为表 1.0.3 中的五种类型。表 1.0.3 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工程类型I 型II 型III 型IV 型V 型供水规模 w(m3/d) w≥1000010000>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1.0.4 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供水水源; 2 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规定; 3 与当地村镇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设计年限宜为10~15a,可分期实施; 4 充分听取用户意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和供水技术,在保证工程安全和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运行管理简便; 5 积极采用适合当地条件并经工程实践和鉴定合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6 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 7 尽量避免洪涝、地质灾害的危害,或有抵御灾害的措施。1.0.5 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供水规划2.0.1 发展村镇供水,应制定区域供水规划和供水工程规划。2.0.2 区域供水规划应根据规划区内各村镇的社会经济状况、总体规划、供水现状、用水需求、区域水资源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村镇分布和自然条件等进行编制。 规划内容应包括供水现状分析,拟建供水工程的类型、数量、布局及受益范围,各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和管理的近、远期目标,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营和供水质量的管理措施,规划水源地的保护措施,以及实现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区域供水规划,应能指导当地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管理。2.0.3 应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供水的水量和水质、供水可靠性、用水方便程度等,对村镇供水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2.0.4 有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水源时,应规划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联片集中供水或管网延伸供水方式。其中水源和供水范围,可跨村、镇、行政区域进行规划,但应作好协调工作。 受水源、地形、居住、电力、经济等条件限制,不适宜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2.0.5 集中式供水工程应按照本规范第 3~9 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其水源、供水范围、供水规模、供水方式、水厂厂址、净水工艺和管网布置; 分散式供水工程应按照本规范第 12 章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工程形式和规模。 3 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要求3.1 供水规模和用水量 3.1.1 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其它未预见用水量,应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按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 确定供水规模时,应综合考虑现状用水量、用水条件及其设计年限内的发展变化、水源条件、制水成本、已有供水能力、当地用水定额标准和类似工程的供水情况。 联片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应分别计算供水范围内各村、镇的最高日用水量。3.1.2 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W =Pq/1000 (3.1.2-1)P=P0(1+γ)n + P1 (3.1.2-2)式中 W —居民生活用水量,m3/d; P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 P0—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人; 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定; n —工程设计年限,a; 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可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人; q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可按表 3.1.2 确定,L/人·d。 表 3.1.2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单位:L/人·d主要用(供)水条件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集中供水点取水30~40 30~45 30~50 4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doc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关注微信
  • 签字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