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842.2—2002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 浸金属碳滑板 Steeped metal carbon slider for electric locmotive power collector slider 2002—02—09 发布 2002—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前言 本标准为一个系列标准,包括如下标准: TB/T 1842.1—2002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 粉末冶金滑板; TB/T 1842.2—2002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 浸金属碳滑板。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我国电气化铁道的发展要求,结合国内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 浸金属碳滑板的设计、生产、运行及检验经验而制定。 本标准由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兴堂、杨广英、牛玉田、贾志洋。 本标准首次制定。 1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 浸金属碳滑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机车受电弓用浸金属碳滑板的外形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频单相 25kV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铜接触线、铜合金接触线及钢铝接触线的电力机车受电弓用浸金属碳滑板。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8133.2—1999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电阻率 JB/T 8133.4—1999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肖氏硬度 JB/T 8133.7—1999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抗折强度 JB/T 8133.8—1999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抗压强度 JB/T 8133.14—1999 电炭制品物理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体积密度 3. 使用要求 浸金属碳滑板适用于铜接触线、铜合金接触线、钢铝接触线以及上述线型混架的电气化区段。 4. 外形尺寸 浸金属碳滑板分为 A 型和 B 型两种。A 型用于受电弓托架中部,B 型用于受电弓托架导角处。 A 型滑板外形尺寸见图 1;B 型滑板外形尺寸见图 2。 5. 技术要求 5.1. 外观质量 5.1.1. 滑板外表面不得有起层、裂纹以及伤痕等缺陷。 5.1.2. 整条滑板要求平整,不得弯曲、变形 5.1.3. 金属托板不得有锈蚀,应装配牢靠,不得有脱壳、松动等现象。 5.1.4. 金属托板应经防腐处理。 5.1.5. 连接螺栓材质为 0Cr18Ni9,性能等级为 A2—70 级。 5.2. 滑板的尺寸应符合图 1、图 2 和产品图样要求。 2 5.3. 机电性能 5.3.1. 机电性能见表 1。 表 1 体积密度 g/cm3 肖氏硬度 HS 电阻率 μ Ω · m 冲击韧性 J/cm2 抗折强度 MPa 抗压强度 MPa ≤3.0 ≥85 ≤12 ≥0.25 ≥85 ≥280 5.3.2. 托板与浸金属碳本体间接触电阻不大于 1.2mΩ ,在 400A 电流通过时,结合面间最高温度不超过 130℃。 5.4. 磨耗性能 5.4.1. 试验室磨耗性能见表 2。 3表 2 滑板自身磨耗比 高度磨耗比 mm/万机车公里 重量磨耗比 g/万机车公里 对接触线磨耗比 mm2/万弓架次 ≤13.0 ≤204.0 ≤0.015 注: 接触线为 CT110 铜接触线。 5.4.2. 使用中的磨耗性能。 表 3 分 类 使用条件 使用寿命 浸金属碳滑板 磨耗后滑板剩余高度为 12mm ≥7.5 万机车公里 接触线 安全系数≥2.5 ≥160 万弓架次 注:接触线为 CT110 铜接触线。 6. 检验规则及方法 6.1. 浸金属碳滑板按表 4 项目进行检验。 表 4 检 验 类 型 序号 检 验 项 目 项点分类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检验方法 l 外观尺寸 B √ √ 5.1、5.2 2 体积密度 A √ √ 7.8 3 肖氏硬度 A √ √ 7.9 4 电阻率 A √ √ 7.10 5 冲击韧性 A √ √ 7.7 6 抗折强度 A √ — 7.11 7 抗压强度 A √ — 7.12 高度磨耗比 B 8 滑板自身 磨耗比 重量磨耗比 A √ — 7.13 9 对接触线磨耗比 A √ — 7.13 10 总重量 A √ √ 7.14 6.2. 滑板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6.3. 出厂检验 滑板应由生产厂家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