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807—2002 货车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 2002—02—09 发布 2002—07—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前言 本标准代替 TB/T 1807—1986《货车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纵向力试验,第一工况拉伸力为 1125kN,压缩力为 1400kN。第二工况纵向压缩力为2250kN。分别比原 TB/T 1807—1986 相应提高 12.5%,16.6%和 12.5%。与提速、重载要求的铁道货车实际运用情况基本相符。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四方车辆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方车辆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振栓、罗运康、舒兴高、张水兴、田葆栓。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7 年 1 月,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货车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货车车体静强度试验的项目内容、设备仪表及试验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最高运行速度不大于 120km/h,列车牵引总重不大于 6000t,运煤专线 10000t 及其以上,轴重不大于 25t 的铁路标准轨距新造通用货车。其他货车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20—1992 不锈钢棒 GB/T 3880—1997 铝及铝合金轧制板材 TB/T 1335—1996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 3. 总则 3.1. 试验载荷、评定标准(包括基本作用载荷、强度、刚度评定标准等)应符合 TB/T 1335 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 3.2. 本标准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测量应力,用位移计或其他方法测量挠度。 4. 试验场地 试验一般应在室内进行,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4.1. 应具备供水、供风(压缩空气)、照明和起重设备及 220V、50Hz 的交流电源。 4.2. 不受阳光直射、高温辐射、空气剧烈流动的影响,无漏雨,无腐蚀性气体,气温保持在 0℃以上。 4.3. 试验场地附近应无强磁场、噪声及振动的干扰,以不影响测试精度为原则。 5. 被试车体 5.1. 被试车体应符合相应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的要求。技术状态应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 5.2. 试验前后应对被试车体测试部位的技术状态,如各部变形、铆、焊接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测量,并作记录。 5.3. 试验前应将被试车体水平支承在心盘(旁承承载者为旁承)上。 6. 试验设备和仪表 6.1. 应力的测量应采用应变片和应变仪,挠度的测量应采用位移计等。 26.2. 全部测量仪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否则应进行校验,合格后才可使用。 6.3. 试验加载装置的精度应不低于 3 级,加载误差不大于 1%,用于显示载荷值的压力表、千分表和测量挠度的位移计、百分表精度不低于 1.5 级。应变仪的基本误差不超过测量值的±2%,100μ ε以下不大于 2μ ε ;零点飘移不超过±5μ ε /4h。 6.4. 导线线径应尽量选用同一规格,同组测量应变片和温度补偿应变片所用导线的长度、线径应相同。 当双股测量导线中,单根导线的电阻值与应变片的电阻值之比( Rγ )大于 1%时,应对测量值按下式进行修正: 2 R )c(1γε =ε+⋯⋯⋯⋯⋯⋯⋯⋯⋯⋯⋯⋯⋯⋯(1) 式中 ε ——修正后的应变值; ε c——测量的应变值; γ ——双股测量导线中单根线的电阻值,Ω ; R——应变片的电阻值,Ω 。 6.5. 测量应变片和温度补偿应变片的规格和灵敏度系数应相同,其电阻值的选用应尽量一致,温度补偿应变片不受任何外力作用,贴温度补偿应变片用的金属材质应与测量应变片所贴试件材质相同。测量应变片和温度补偿应变片以及其连接导线应处于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 7. 试验项目和内容 7.1. 垂向载荷试验 7.1.1. 垂向载荷可用油缸、风缸加载,也可用重物加载。载荷分布应接近车体实际承载状态。 7.1.2. 垂向载荷试验加载值应按 TB/T 1335 的规定选取。 7.1.3. 垂向载荷试验时,测量应力测点的应力值和挠度测点的位移值。 7.2. 纵向力试验 7.2.1. 纵向力应沿车钩中心线加在前、后从板座上。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