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 部分传输规约 第 103 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 5:Transmission protocols Section 103 Companion standard for the information interface of protection equipment DL/T6671999 idt IEC 60870-5-103: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1999-08-02 批准 1999-10-01 实施 前 言 从 90 年代以来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 57 技术委员会为适应电力系统及其他公用事业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传输规约这些规约共分 5 篇即 IEC 60870-5-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一篇 传输帧格式 (1990年) IEC 60870-5-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二篇 链路传输规则 (1992 年) IEC 60870-5-3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三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1992 年) IEC 60870-5-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四篇 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1993 年) IEC 60870-5-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五篇 基本应用功能 (1995 年) 为了在兼容设备之间达到互换的目的国际电工委员会 TC-57 技术委员会又在 IEC 60870-5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应用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它们分别是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1995 年)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2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1996 年)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1997 年) 配套标准是对 IEC 60870-5 基本标准或功能文件集的定义增加语意 表现在对信息体定义特定用途或定义另外的信息体服务规则和定义标准的参数 编制配套标准的原则是不得违反所引用的基本标准的规则但将这些基本标准共同用于某一特定的活动范围中时配套标准会使这些基本标准的规则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确 本配套标准所定义的规则必须严格遵守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 57 技术委员会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标准专门成立了工作组IEC 60870-5-103 配套标准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变电站内全部信息的和功能的数据交换还将制定在变电站内的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IEC 60870-5-103 配套标准中所定义的通用分类服务对将来的功能和数据具有开放性 传输规约 IEC 60870-5-103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是在 IEC 60870-5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 采用 FT1.2 异步式字节传输(Asynchronous byte transmission)的帧格式 对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用户进程作了大量的具体的规定和定义详细说明了继电保护设备的信息接口本配套标准未必一定适用于将继电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组合在同一个装置内并共用一个通信口的设备在 IEC 61850-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中定义了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 任何设备和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协调工作具有从一个外部源接受和发送数据/控制(即电子多功能表计数字继电保护控制器)一个实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和由接口所划定范围内能够执行一个或者多个规定的逻辑节点(LNs)的行为或者定义智能电子装置为数字继电保护(NumbericProtection RelayDigital Relay)或者间隔单元(Bay Unit)一个智能电子装置可以当作客户或者服务器和其他智能电子装置连接起来所谓的间隔单元又称为间隔控制器(Bay Controller)是指测量和控制设备安全自动装置或故障录波设备等考虑到国内的具体情况在厂站和高中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继电保护功能和测量控制功能分别是由不同的设备来完成在实现变电站或厂站自动化时在同一个链路上传输信息 就必须使用同一种传输规约 所以在此配套标准中继电保护设备(在 IEC 61850-1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中又称为间隔继电保护)后面加了间隔单元 特别指明这一点在本配套标准中有时仅提到继电保护设备是对继电保护设备和间隔单元的统称 制定本配套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变电站或厂站中 不同继电保护设备(或间隔单元)和控制系统之间达到互换的目的本配套标准描述了两种信息交换方法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