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45.060.20S 51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B/T 3263—201 1201 1_05—20发布动车组乘客座椅Passenger seatfor powered car trai n- set2011—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 - -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4使用条件⋯- ⋯⋯⋯- ⋯⋯· ·5技术要求⋯⋯⋯⋯⋯⋯⋯⋯⋯5.1外观⋯⋯- -⋯⋯⋯⋯⋯· ·5.2形状、尺寸⋯⋯⋯⋯⋯⋯·5 3材料⋯⋯⋯⋯⋯⋯⋯⋯-5 4性能⋯⋯⋯⋯⋯⋯⋯⋯⋯·6试验方法⋯⋯⋯⋯⋯⋯⋯⋯⋯· ·6 1试验条件⋯⋯⋯- ⋯⋯- -6 2外观尺寸及座椅操作性检验6.3强度试验⋯⋯-⋯⋯- - ·6 4耐久试验⋯⋯⋯⋯⋯⋯⋯· ·6 5振动、冲击试验⋯⋯⋯- ·7检验规则⋯⋯⋯⋯⋯⋯⋯⋯⋯7 1出厂检验⋯⋯⋯⋯⋯⋯·7 2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 1标志⋯⋯⋯⋯⋯⋯⋯·8 2包装⋯⋯⋯⋯⋯⋯⋯⋯⋯-8 3运输⋯⋯- - ⋯⋯⋯⋯·8 4贮存⋯⋯⋯⋯⋯⋯⋯⋯⋯-目次TB/T 3263—201 1I1111l1l1233333566666667TB/T 3263—201 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勇、刘伟、佘鹏、王广明、肖艳荣、陈平。Ⅱ动车组乘客座椅TB/T 3263- - 201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车组乘客座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动车组乘客用座椅,其他铁道车辆客室座椅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II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549.10—2004铁道车辆术语第10部分:客车附属设备GB/T 21563- - 2008/1EC 61373:1999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IEC 61373:1999,IDT)TB/T 3138—2006机车车辆阻燃材料技术条件TB/T 3139- - 2006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TB/T 3237- - 2010动车组用内装材料阻燃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 4549.10—2004界定的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使用条件4.1环境温度:一25℃~+40℃。4.2相对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5技术要求5.1外观5.1.1座椅的各部分不应有可能危害到人身的锐边、锐角或其他尖锐部位,不应有裂纹及褶皱等缺陷。5 1.2焊接处不应有咬边和焊瘤等缺陷。5.1.3组成座椅的零部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和色调应均匀。5.14蒙面布缝制后接缝应整齐,不应有拔丝现象。5.2形状、尺寸5.2.1座椅的形状示意图见图1。5.2.2座椅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a)座深(D。):≥360 Hi m;b)座位有效宽度(W。):1>420i fri m;c)坐垫高度(H。):380 I' fl m~450 mm。5.3材料5 3.1坐垫应为一个整体,蒙面用料的手感应柔和。5.3.2座椅的骨架、坐垫、靠背及活动部件等主要材料的性能应满足座椅强度与耐久性要求。TB/T 3263—201 1图1座椅形状示意图5.3.3座椅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TB/T 31382006的规定;其阻燃性、烟密度和燃烧气体的毒性应符合TB/T 3237—2010的规定。5.3.4座椅非金属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TB/T 3139—2006中规定。5.4- I生能5.4.1操作性座椅的动作机能应安全、灵活、易操作。5.4 2强度座椅的各个部位在表1规定的载荷条件下,不应出现裂痕及永久变形等缺陷,并保持一定的刚度。表1强度要求单位为牛部位载荷施加方向载荷值说明垂直向下980座椅的前边缘上,取决坐垫丢静构;见图2中垂直向卜1 200座椅靠背的任何部位;靠背水平向后980见图2中,1垂直向下750垂直扶手向下和/或侧两侧扶手向作用在扶手前端;见图侧面向内4902中F3.,3垂直扶手向下和/或侧中间扶手垂直向下750向作用在扶手前端;见图2中,3后部脚踏垂直向下980脚踏任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