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不再是简单拆建的城市更新,是关乎每个人生活品质的系统工程,到2030年,我们的城市将迎来更深层次的变革,这变革既带来机遇,也伴随挑战。
危险住房改造攻坚
现如今,全国城镇范围内,仍旧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危险住房,这些住房急需进行整治。其中,D级危房由于其承重结构已然无法满足使用方面的要求,所以必须优先安排将其拆除并重新建造。各个地方正在着手建立危房动态监测机制,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现的存在隐患的建筑,要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
在推进进程当中,要同步去考虑居民临时安置这一实际问题,还要同步考虑资金筹措这类实际问题,以上海作为例子,在2023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超过50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工作,是通过政府补贴、企业投资以及居民自筹相互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化解了安全隐患。
老旧小区综合提升
延伸老旧小区改造,正从基础类改造朝着完善类、提升类进行,除了更新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还增添了电梯加装、停车设施建设等内容,北京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完成了大约3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尤为关键的是改造之后的长效管理机制,许多地区引入了专业物业公司,建立起业主共管基金,以此确保改造效果能够可持续,居民借助业主委员会参与决策,进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情形。
社区服务设施完善
城市更新重点方向为完整社区建设,依据标准,一个完整社区需配备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广州已建成超100个完整社区样板。
全国正在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这意味着居民在家出发步行15分钟内,可满足购物、餐饮、维修等基本生活需求,成都计划到2025年建成500个这样的便民生活圈。
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
依据“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来进行城中村改造,重点挑选群众改造意愿强烈且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先行启动,深圳于2023年启动了2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项目。
在进行改造的进程当中,着重关注保障原村民以及租户的权益,进而为此事提供一份过渡性的安置方案,与此同时,以合理的方式去规划改造之后的功能布局之事,并且保留城中村所特有的那种烟火气以及包容性。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城市更新并非是将其推倒重新建设,而是进行有机更新,在北京胡同改造期间,采用了“修旧如旧”的这种方式,在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还引入了现代生活设施,达成了保护与改善之间的平衡。
采用多样形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利用,将其中一些改建成社区博物馆,把另外一些引入文创工作室,以此让老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生机,居民作为保护主体参与到街区的日常维护当中 。
政策制度保障支撑
城市更新,需有健全制度予以保障,多地已然出台城市更新条例,条例明确了项目施行程序,明确了资金筹集方式,还明确了各方权责,上海率先构建起城市更新专家评审制度。
土地政策创新,为更新项目给予支持,允许工业用地转变成为文创园区,鼓励存量建筑功能进行复合利用,这些政策突破,解决了更新项目所面临的制度瓶颈。
诸位读者,您身处社区的城市更新项目有没有切实提升您的生活质量呢?欢迎讲述您的亲身经历以及给出建议,也请给予点赞以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自主上传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及版权归属均由上传网友负责,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与传播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




